首页 >> 除疤

苏州电加工所攻克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酸性染料

勋鼎机械网 2022-12-20 11:03:33

苏州电加工所攻克慢走丝线切割机床

坐在记者面前的叶军平和沉稳,对于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这几年的回顾,甚至是对于市场拼争,犹有战鼓在耳之事,他的叙述仍然是波澜不惊,让人感觉这些事情似乎与他的相关性不大。而事实却是,几年的时间内,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从科研事业机构转变成企业,并且成功地实现了在市场经济中的软着陆。这其中的曲折、波澜和艰辛,恐怕不是言语所能够概括的。 改制带来的人才危机

1999年,国家10个部委所属的200多个研究所改制为企业。这对于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来说,意味着国家不再拨“皇粮”了,所里一切的开支将由自己来解决。如果说这时生存成为危机的话,那么这种危机还不是第一位的,人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更甚于生存危机。

苏州有一个优越于其他地区的地方,那就是它不仅经济发展状况较好,而且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。苏州不仅有工业园区,还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。这些园区的企业在10多年前的发展就较为成熟,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大。有的人在改制前后离开了研究所转投其他企业,而有的人则自己开起了公司。

研究人员扎堆的研究所,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技术与人才,人走得越多,对研究所将来的影响就会越大。怎样合理地留住人才,怎样人尽其才?这是摆在研究所领导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首先从体制上解决问题。研究所组建了股份制公司——苏州中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,国有股相对控股,占总股本的30%,技术、经营人员占70%的股份。对此,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所长叶军颇有体会,他说,研究所与一般企业改制不同,实力体现在以技术业务骨干为主体的群体上,因此改制的一个特点是业务骨干得到的股份较多,另一个特点则是股权比较分散,不将股权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中。

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也很重要。改制后,公司对研发部门实行“技术经济责任制”,将技术研发工作与实现经济效益结合起来,并直接与个人收益挂钩。解决研究所长期存在的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“两张皮”的问题,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。同时研究所还设立“新产品增效奖”。以前只要某项技术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就得奖,但改制后研究所改变了奖项评定的规则,只有该技术转换成产品才给予奖励。由专门的部门对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打分评定,并依据分数奖励。几项措施的出台极大地鼓励了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。

竞争的最高境界:避开竞争

虽然只是一名企业的领导人,叶军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,对其规模、数字如数家珍。也许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行业熟知度上,叶军提出了一个技术型企业应对竞争的理论: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避开竞争。

叶军对由研究所转制而来的电加工所的“长”、“短”了解得很清楚。“长”在它所拥有的技术,“短”在它的批量制造的能力。与一般的企业去拼产量、拼规模,即是“以短对长”,肯定没有竞争力。但如果借助技术优势,生产别人做不了、唯我独有的高附加值产品,表面避开了竞争实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了竞争。

从当时的情况来看,全国的快走丝机床产销情况好,许多企业都在生产此类产品,致使全国快走丝机床一年的产量可达3~4万台。改制后的研究所是否也要加入这个行列?叶军否定了这种途径。快走丝机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,技术基因已被破译,处于半公开状态,这就意味着谁都可以做,但如果大家都来生产的话,利润就必定会摊薄。因此,叶军放弃了当时看来很挣钱的这条道路,转而定位在高端通用设备的生产上。所里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率先开发出来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,由于当时这种产品在市场上还没有几家可以供应,因此他们迅速赚取了“第一桶金”。等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生产同种类型的产品时,他们则及时退出了这一产品的生产,转产其他领域。

从高速电火花小孔机床抽身出来,研究所开始进入数控电火花小孔机床的研发和生产,并不断提高产品档次,从单轴数控成为双轴、三轴,甚至七轴、八轴数控,依靠高端产品,研究所又赚得了第二桶、第三桶金。

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

近几年,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,国内的一些航空航天制造企业不仅自己的生产任务繁忙,而且也有不少来自国外的外协定单。因此这一行业对装备的需求大、要求高,而且由于需加工一些特殊的材料,一般金属切削机床无法完成,这就为电加工机床创造了用武之地。

国内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接到定单,要对火焰筒的环形件进行加工,这其中涉及到100多个空间位置复杂的小孔的加工,而工件的材料又极为特殊,不能使用一般的金切机床加工。如果专门为此工序而进口一台小孔加工机床,不仅价值高达60万美元,而且它的供货期就为2年,而这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被要求3个月就得交货,因此不管是哪一种原因,都不允许他们去购买一台进口的小孔加工机床。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找到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。

由于所里当时还只是具备一般性的高速小孔加工技术,还没生产过该类数控型产品。因此,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,所里咬牙接下了任务。结果由于他们不分昼夜地奋战,仅用3个月的研发周期产品就试制成功。致使发动机厂一次订购10台设备,一台50多万元,并由此打开了电加工所在航天航空行业的拓展局面。其他一些企业也纷纷找到所里,陆续购买多台多轴数控小孔加工机床,迄今为止,已经销售出去50台。而且由于他们在该行业的名声渐大,致使航空航天的企业一有困难就找他们,至今他们已经在该行业完成10多项技术研发。数控高效加工放电铣专用设备、数控钛合金电火花加工专项技术及设备,数控电火花蜂窝磨专用设备等都是他们为该行业研制开发的新产品。另外,由于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出色表现,他们不仅赢得了国内这个行业的认可,而且引起了国外企业的关注。他们直接与GE进行合作,完成了多个研发项目。

誓取“皇冠上的明珠”

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同时,电加工所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所在。虽然研究所已经改制为企业,需要关注自身的生存,需要谋求自身的发展,但是承担科研的任务,特别是进行高端研发满足国家建设需求的责任没变,研究所50多年来的历程,行业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决定他们的这种使命感。

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因技术难度高,被称为电加工机床“皇冠上的明珠”。几十年来,在慢走丝机床这一科研项目上,电加工所人不仅没有放弃,反而愈战弥坚。为了这项研究,他们的代价是20年两代人。第一代工程师们在原理上有所探索,而当时的攻关主帅人已经过世,转制后他们坚韧不拔,又继续进行第二轮探索,新的总工程师义无返顾地接过了这个担子。

“花再大的力气,花再多的资金,我们也要将这项研究攻克。”叶军将这项工作的意义解释得很透彻:首先是责任,他们如果不将这项尖端的科研任务继续下去,不仅会浪费自己几十年的技术积累,而且有愧于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称号。其次是行业的领跑者的意识。不攻克这一项目,就没有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景,就会丧失在这一技术领域竞争的能力。还有就是他们已经在这个项目上凝结了几十年的心血,第一代工程师们的这个接力棒他们非接过去不可,不然他们将无颜面对故人。

叶军欣慰地告诉记者,他们目前这个项目的技术难题已经攻克,掌握了所有核心技术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更增加了信心。

北京治疗甲状腺医院哪家好

济南白色糠疹医院

湖北混睛帐医院

南宁皮质盲医院

银川颈动脉体瘤医院

友情链接